在现代医学的认知中,小脑萎缩被定义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但中医对其理解直指生命本源问题。在中医看来,小脑萎缩绝非单纯的器官萎缩,而是人体"先天之本"与"后天之养"双重失衡的集中爆发。若能重建"肾精化髓-肝血濡筋-脾气温养"的生机循环,便能唤醒沉睡的修复潜能。
人体的脑为"髓海",需肾精持续化生滋养;四肢协调赖肝血濡养筋脉;气血生化则靠脾胃运化。当长期过度耗损(房劳伤精、久视伤血、焦虑耗气)、外邪侵袭(寒湿阻滞经脉)或先天禀赋不足时,肾精亏损则髓海空虚,肝血不足则筋骨失养,脾虚气弱则清阳不升。这些都会导致小脑失去濡养而日渐枯萎,表现出步态不稳、言语不清等症候。
曾有位40岁,核磁显示小脑轻度萎缩。初期只是打字偶尔手抖,逐渐发展为走路如踩棉花,需扶墙而行。面如蒙尘,双目无神,舌体瘦小有裂纹,舌下络脉紫暗迂曲。自述头晕如坐舟车,耳鸣如蝉昼夜不休,夜间盗汗浸透睡衣,腰膝酸软如被抽空。脉象沉细涩如刮竹,此乃典型"肝肾精亏、髓窍失充、瘀阻脑络"。
展开剩余43%用方以龟鹿二仙胶打底(龟板胶、鹿角胶、人参、枸杞)填补髓海,配伍熟地、山茱萸滋肾养肝,丹参、地龙化瘀通络,黄芪、白术升举清阳,佐以怀牛膝引药下行。精髓得充如同旱地逢霖,瘀血得化好似疏通沟渠。配合导引术激活足少阴肾经,取太溪、悬钟等穴位艾灸温养。
患者初诊时苦笑:"都说这病不可逆,中医还能创造奇迹?"用药月余,晨起头晕减轻,步态渐稳;三月后复查核磁,小脑萎缩未见进展;半年后可独立下楼买菜。现随访三年,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单纯服用神经营养药的患者。
小脑萎缩在西医视角下是神经元的凋亡,但中医看到的是生命能量的枯竭与再生机制的沉睡。有人属肾精透支如油尽灯枯,有人是痰瘀闭窍如淤泥堵泉,还有人是清阳不升如禾苗缺水。若不激活"精-气-神"转化系统,单纯营养神经如同往枯井注水。
正如古医籍所言:“萎证非尽虚,通补需相济”。把握"填精髓、通瘀滞、生气血"的治疗次第,即便是退行性病变,也能在延缓病程中创造生命质量的奇迹。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